黄金老:小微金融服务的进步——大金融思想沙龙第141期干货
1
引言
多年来金融业和银行业一直将普惠金融作为目标,但成效一直不太显著。这两年,外有真金白银国家财税金融政策的扶持,内有金融科技的催化,小微金融服务有了明显进步。到2019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是11.6万亿元,同比增长25%,有贷款余额户数2100多万户,较年初增加380万户,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较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0.64个百分点。
2
小微企业贷款的U型增长
从2009年起,民生银行集全行之力做小微企业贷款,专门设立了小微金融事业部,从总行到分行、支行,“小微”成了一套体系,小微金融贷款快速增长。但2015至2016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小微企业贷款由2014年4101.4亿元下滑至2016年的3350.7亿元。2017年,民生银行开始探索以“数据+科技”双轮驱动的小微3.0模式,重回增长轨道,2017、2018连续两年11%的增速,2018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增至4155.6亿元。
招商银行小微贷款业务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12年开始至2014年大力发展小企业业务,小微企业贷款规模从2012年末的1299亿元快速增加至2014年末的3356亿元,2013年和2014年的增速分别是117%和19%;由于小微贷款业务在初始阶段的快速成长伴随着资产质量的恶化,从2015年至2016年处于第二阶段的压退调整时期,全行小微贷款不良率从2014年末的1.08%快速上升至2016年末的1.64%,而贷款规模则快速下降至2817亿元;第三阶段时招行正式推出“小微2.0”实施方案,小微贷款业务发展进入重新破题时期,自2017年初开始,贷款规模逐年稳步回升。
华夏银行在2009年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2016 年更名为小微企业金融部,建立了“专业化经营、流程化管理、个性化考核、立体化营销”的小微企业服务机制,对小微企业业务实行独立的客户划分和评级体系、独立的小企业信贷评审系统、独立的审批流程、独立的信贷计划,同时制定专项考核激励机制。华夏银行2016-2018年小微企业贷款由2715亿元快速增长至3573亿元。
2009-2014年,银行业苦心发展小微金融业务遭受了严重的不良贷款打击。外在原因方面,互联网电商的大发展冲击了各类线下实体市场,这些市场正是银行成片开发的小微金融服务阵地。各类大市场衰退了甚至没有了,贷款也就损失了。内在原因方面,小微贷款的金额偏大,单户500万元,甚至达到1000万元,导致贷款被挪用于炒矿炒房。依赖客户经理线下收集材料,材料造假、失真,也较为普遍。
3
国家政策扶持普惠金融发展
4.政府信息共享。各地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推动信息共享。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多由当地人民银行牵头,主要收集银行系统的信贷信用信息。地方政府也建立了企业数据库,侧重采集政府部门产生的非银行信息。部分垂直管理单位也在搭建自有信用信息平台。只是这些信息系统多数没有联网。
4
金融科技的催化
没有金融科技,难以做到普惠金融。要拥有海量的客户,就需要精准营销的方式;由于与借款人不见面,就需要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由于小微企业客户的财务数据不全,就需要大数据风控;由于需要跨地域服务,就需要用到“云”。
金融科技加上场景金融可以做成普惠金融。江苏苏宁银行自2017年6月成立以来,聚焦普惠金融发展。现有小微贷款客户5.2万户,贷款余额50多亿元。
苏宁银行在小微贷方面有两类产品,第一类是基于交易场景,结合场景数据为商户提供融资服务。苏宁生态圈内的70000多户有效商户中,苏宁银行能够提供融资服务的大概有20000多户。诸如,在苏宁线上开店的客户、线下开店的客户、物流承运商和苏宁易购加盟店。全国约5000户加盟店主中已授信4333户,已投放3481户,累计投放9.33亿元。对于苏宁体系之外的场景,比如餐饮和便利店等行业,苏宁银行也提供融资服务。第二类小微贷款产品是通用的,基于通用、公用的数据提供融资服务,比如税务数据等。目前的小微贷产品主要以场景为主。
(二)打造微商金融全流程解决方案
苏宁银行将金融科技应用到微商贷的全流程:
第一步构建了“星象”精准营销系统,用来寻找合适的、需要贷款的且能够放贷的小微客户。苏宁银行基于大数据进行苏宁零售云、苏宁物流、苏宁云台、美团、狮桥等内外部场景的智能营销引流。首先基于算法构建潜客识别模型,精准定位到有资金需求潜在客户群体,其次针对识别的潜在目标用户,进行用户画像分析,提取客户特征,然后通过短信触达等方式支持营销策略的全面落地执行,最后对特定营销活动进行过程和结果的跟踪评估,实现精准营销的闭环管理。
第二步构建了“天衡”小微审批模型体系,进行小微信贷产品的全线上化智能审批。“天衡”小微审批模型分为企业主、企业、行业、增加信用程度和结合场景五个维度,基于小微企业经营信息、人行征信信息和社会征信信息等数据源,结合主成分分析、逻辑回归和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算法,通过评分模型输出微商分,通过准入模型输出白名单客户,通过额度计算模型输出授信额度,通过用信模型输出单笔放款金额,通过风险定价模型输出贷款利率。
第三步构建了“多普勒”小微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对小微企业客户的风险进行全面的监控预警,并在发现企业的风险状况后及时向信贷风控人员推送疑似风险信号。通过挖掘工商、司法、经营异常和资质证书等信息支持小微企业的线上尽调,通过研发企业知识图谱、企业风险信号闭环处置、企业舆情预警等功能实现小微企业金融风险的穿透监控,通过完善企业信用报告和行业数据智库等模块提供全面的小微企业信用服务。
最后构建了“千寻”智能催收系统,在小微企业贷款发生不良时进行智能化的催收处置。通过债务人—催收员评分模型、不良资产评估算法模型、催收话术推荐策略和案件智能匹配策略等催收策略模型,提升催收管理效能。通过语音机器人、催收机器人、质检机器人、预测式外呼、评分卡匹配催收和信息修复等基于AI的智能化系统组件,实现金融科技对催收业务的赋能。
5
尚存的问题
数据风控,还有自身的特有风险。
2.因信贷环境、数据过于一致性等产生的系统性风险以及由于政策变动而产生的风险等。
3.数据合规问题。常见的风险有数据泄露、未获授权、违反社会伦理等等。我国已经出台了管理征信业的法规——《征信业管理条例》,但是缺少针对小微企业的配套实施办法和操作细则,在具体实践中很难充分界定信息采集、使用等关键环节,难以把握信息采集、披露、使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4.数据失真的风险。包括交易行为失真,数据收集环节失真,传输过程中失真,各个环节欺诈等等。小微企业由于财务 制度不完善,资金管理方面薄弱。部分企业仍采用家庭式生产管理,很难要求小微企业像大中型企业一样建立成套的严格的财务管理体系,其递交的各类财务资料不完备并且可信度较低。为了获得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往往掩盖不利于获得贷款的数据信息,甚至存在编制虚假财务数据以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这也增加了准确评级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难度。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会带来新问题,同时也会有新技术去解决,比如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新科技解决了信息互联互通的问题,大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系统稳定性的问题,分布式数据库和账本分别可以缓解系统安全性和客户隐私保护的风险问题。
6
疫情带来的冲击
(一)全国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分析
受疫情影响,国内消费目前呈负增长。2020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130亿元,累计同比名义下降20.5%,尤其是,线下消费、可选消费等领域大幅下滑,汽车零售额(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的比重高达30%)同比-37%,拖累社零增速11个百分点。3月前两周汽车消费同比分别为-50%和-44%。石油及其制品同比-26.2%,拖累社零增速4.4个百分点。社零总额中的餐饮收入同比-43.1%。线上消费也出现萎缩。全国网上零售额13712亿元,同比-3.0%,下滑程度较小。1-2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24.5%。其中,房地产投资稍好,同比-16.3%,背后是交易因隔离而停滞,投资资金来源受限,制造业投资同比-31.5%。1-2月出口同比-17.2%,进口-4%,2月份国外疫情并不严重,因此进口下滑程度较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春节7天的旅游收入占全年总收入比例高达9%左右,春节期间旅游业受影响收入估算为4500亿元左右。
全国税收收入下降11.2%,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中,住宿餐饮、居民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税收收入分别下降55.1%、41.6%、37.3%。
(二)南京市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分析
南京市在业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共58万家,其中注册资本在10万-500万之间的企业有28万家,大部分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建筑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六个大类行业中,占比共计85.53%,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合计占比48.90%。按照区域划分,小微企业集中在栖霞、秦淮、鼓楼、玄武四个区中,占比共计61.40%。从总体情况来看,此次疫情对南京市工业、制造业影响可控,对服务业影响程度短期较大。按照2019年南京市1.4万亿的GDP总量,服务业占GDP62%的比例,根据2月份服务业PMI下降比例、民营企业GDP占南京市GDP50%比例、小微企业占民营企业50%比例,我们估算的南京市小微企业服务业所受影响为户均GDP减少4万元。
(三)苏宁银行信贷服务助力复工复产
微商贷(复工款)是苏宁银行为江苏地区诚信纳税的小微企业提供的纯信用融资产品。额度最高为200万,可循环贷款,额度有效期最长1年(含),以等额本金的方式还款。疫情期间的政策优惠包括:(1)新申请及新发放的贷款业务在现行利率基础上统一下降0.5%;(2)民生类的小微企业和优质存量客户,额度再追加20%;(3)新老客户最高可享受利率88折优惠,符合南京市财政贴息标准的,额外给予年化1%的贴息。
观点整理 查王皓天
编辑 李昂
责编 金天、蒋旭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直播预告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主讲“金融科技发展中的风险与监管”(4月11日)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宏观经济、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国际货币论坛、货币金融(青年)圆桌会议、大金融思想沙龙、麦金农大讲坛、陶湘国际金融讲堂、IMF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金融科技公开课等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天府金融指数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等一大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2018年,研究所荣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院属研究机构奖,在182家参评机构中排名第一;在《智库大数据报告(2018)》中获评A等级,在参评的1065个中国智库中排名前5%。
国际货币网:http://www.imi.ruc.edu.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